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第21届获奖人员-邹友峰

求索创新四十载  矢志不渝测绘梦

邹友峰,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973项目首席专家获得者,河南省空间大数据获取装备研制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际矿山测量协会第六专委会主席、中国测绘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测绘学会理事长。主持国家973前期专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5部,获发明专利18项。带领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测绘工程专业在国内专业排名体系评价中为A+。指导举办中国国际矿山测量论坛,发起成立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联盟等。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河南省教育最具成就人物等荣誉。
研制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与刘先林院士团队合作,创立多中心投影影像单中心化和多影像高精度拼接技术,发明大面阵数字影像的多相机精密组合结构,研制出我国首台可改变焦距的、视场最大的数字航空影像获取装备(SWDC),填补国内大像幅数字航空摄影的空白,打破国外在这一领域的垄断,性能指标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利用该成果完成20多个省市区1000多个项目,产生间接经济效益38.7亿元。
创立煤矿开采沉陷精准预测理论与防控技术。聚焦我国煤矿“三下”开采领域难题,创立了条带开采地表沉陷预计的三维层状介质等理论,提出了利用相似理论确定预计参数的方法,首次科学界定了“高强度开采”技术特征和指标体系,促进了矿山测量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成果在河南能化、山西晋能控股、淮南矿业、冀中能源等大型企业应用,实现绿色开采煤炭资源820万吨,取得经济效益35亿元。
构建矿区地表生态损伤快速识别与高效协同修复技术体系。聚焦矿区地表生态损伤基础信息获取处理技术难题,构建矿区地表损伤信息“天-空-地”立体监测技术体系,提出矿区地表植被多源、多尺度生态时空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攻克了矿区Lidar数据立体化获取、多时相SAR数据干涉处理方法、多源植被生态信息融合、损伤区域精细化识别等难题。成果在河南、内蒙、陕西等省应用,完成矿区3.5万km2的生态损伤监测处理、12个县市区的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50多个煤矿生态修复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