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第14届获奖人员——张新长

    张新长博士现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曾于1997.10-1998.10在英国东伦敦大学作高访学者。目前兼任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广东省科协委员、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中国GIS协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理事、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文核心期刊《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和《地理信息世界》等杂志编委,《测绘时空》杂志副主编。目前主要从事数字城市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和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模拟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其主要科技贡献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智慧城市理论、技术方法与应用研究:本系列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的时空扩展模型建立和模拟;网络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城市多尺度空间信息集成与高度聚合;多尺度时空数据联动更新模式研究;城市地籍数据库技术;城市的三维模型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数据库与公共服务平台;地图数据库技术与图文一体化研究等。其学术成就与贡献在于:建立的城市信息学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能在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应用中,发挥其示范作用。
2. 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较系统地提出了利用GIS的空间建模特点,对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的各种空间现象进行研究的模式,关键解决了:1)应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从宏观到微观、从土地类型的图形变化到区位聚合程度等方面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描述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的演变过程和特点,确定演变的条件、趋势以及稳定状态与变化临界点等,从而探索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及其变化的规律性;2)通过这样的研究能够建立起一系列内涵丰富、体系完整、对我国其他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模式的研究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学科范式以及方法论等的基本框架,真正将土地利用变化与其空间分布紧密结合起来。
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通过以下研究项目实现的:主持包括了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和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在内的科研项目60余项。
    截止2015年10月,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6篇,其中有37篇被SCI或EI收录;已公开出版的13部书中包括著作4部、教材9部,其中有2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获国际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共18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2项),软件著作权2项,并获得201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和中国科协201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